蔡志良:学科附学科融”—学科德育的境界提升

原创 蔡志良 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联盟 2022-03-11 18:00

IMG_256

7a8a7ccd3bf18abf40de34ea362de94c4a50ee9f3b21d-VfYvWe_fw658.png

 

简介蔡志良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教师德育能力发展研究所所长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很荣幸有机会参与长三角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这个盛会,前面我们听了四位校长对他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些介绍和展示,我简单地谈一点我的感受:
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他们主要通过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活动过程强化,生活体验深化、内化等一系列途径和方法,来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的美德。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他们在生活体验这方面的实践:诚信考场、诚信晚自休、诚信借书等,强调的都是自律。
自律,从我们中国人性学说来讲,它是源人性说。正因为人性本来是善的,从而衍生出德治,自律主要体现人性本上;他律,源人性的说法,人生来是恶的,所以需要制定法律来限制人的行为,这就是整个社会治理的法治模式。
但是,一个人美德的养成绝对不是单单靠自律或者单单靠他律能够养成的,而是需要两者的结合,是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考虑如何结合?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时候侧重自律,有的时候侧重于他律。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能因为学生偶尔犯错,就把他贴不诚的标签。
现在很多学校都尝诚信考等类似的做法,但是到后来都难以持续,草草收场。我们希望,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以及其他学校在这些方面能继续探索,走出一条诚信美德养成的可借鉴的路子。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鼓起诚信教育风帆,催发思政育人之舟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一体化机制怎么构建,很多学校都在探索,但是实效到底怎么样,它的载体和方法方式很重要。武宁路小学做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探索,听完之后,我有几点感受:第一,非常钦佩他们学校的勇气,敢于开辟这么一堵墙让大家都来提意见、说说话,有可能造家丑外,这是需要勇气的。第二童心说话连接了师生、家庭、学校与社区,成为优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管理的推动力量。第三,它体现了教育民主思想,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怎么体现,就是学生要有地方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四,每个学校在凝练自己校风的时候都是很痛苦的,既要高度凝练几个词,又要与众不同,体现自身的特色,有一定的高度和导向性,还要在真实实践中体现。武宁路小学的校风提到一个童心说话,让大家来说话,就是一种真实的体现,这个值得借鉴。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学校围墙会说 文化育人润无记武宁路小童心说话   
上海市青浦区沈巷小学。该校主要从课程教学与学校思政融通,校内小课堂跟社会大课堂链接,家、校、社三方面协作共同营造思政教育环境三个方面作了介绍。构建了内容安排纵向衔接、组织实施横向贯通、方法选择多样融合、评价导向丰富多元的思政课程实施体系,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也有一系列的思考。其中,我感受比较深的一点是怎么利用好当地的文化资源,把它活化成思政教育的资源,变成鲜活的教育内容。校长讲的时候,多次提泖峰文,怎么把地方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把它用好用足,活化为现实的教育资源,值得我们借鉴。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课程融 内外链 评价贯上海市青浦区沈巷小学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
安徽省马鞍山市深业小学。首先,深业小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新办学校如何构建思政教育体系,如何做好顶层设计。这个体系的顶层设计,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思政教育的起点和高度。第二,为了保证思政课程的质量,他们学校从教师入手,集体备课,真正实思政课必须由专职教师来。这不仅是校长重视就够了的,还涉及到人员编制、师资配备等问题。在小学当中,很少有真正的思想政治课老师,大部分都是由其他老师兼任。他们学校敢于这样做很不容易,这是难能可贵的。第三,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是怎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实际上,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落实思政教育这方面,每个学校都能够发挥一些自主性,这是最容易发挥的地方,体现一些自身特色,比如体验课书包节、单车节、垃圾分类等,做得挺有特色。但是,可惜的是他只讲了校本课程开发,没有提到在国家课程中怎样渗透思政教育,这方面有没有展现。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安徽省马鞍山市深业小学:集大思政打造新时代思政教育新样态
四所学校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本校德育的特色,尽管不一定完整,但都比较好地体现了论坛这一板块的主——系统集,既注意了课程的整合、其他学科的渗透,还注意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课堂教学活动跟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借鉴。可能不完全系统全面,有的可能还值得进一步探索,但至少能让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非常感谢这四位校长做的展示。


接下来很高兴有机会谈谈我对学科德育境界提升的认识,我将从五个方面展开:第一,其他课程教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联系和区别,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多概念上的混乱,今天简单地澄清一下;第三,学科思政、课程思政的问题大家都非常重视,但是从现实的角度看,还停留学科附的层次上,为什么这么说,我会讲几个表现;第四,课程思政也好,学科思政也好,最佳的状态是达到与每门学科无间融通,即学科的融和学科融实际上就是学科附式德育的超越;第五学科融德育的实现,单个的老师,哪怕是某一个教研组的老师都很难做,需要支持条件,尤其是校长的支持。
 其他课程教学: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
其他课程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个观念大家都明白,我们也一直在讨论,但是2017年以后,又形成了一个新的讨论高潮,这涉及到一个学校德育格局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德育格局是孤立的,专门的老师用专门的教材,在专门的时间做专门的德,其他学科的老师完全靠自觉,想做就做,不想做也没关系,这就是孤立的德育格局。很多学校的德育也因此给人留下了一些不太好的印象,比如针对性不强、魅力不够、实效不高等。那么,转折点是在什么时候呢?2016年底,那年12月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还特别强其他各门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指明了方向,为其他各类课程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2017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这里面有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即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个学科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之前在很多文本中,中小学德育课堂教育的主渠道都是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而现在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是德育的主渠道了,这是一个重大变化。所以从这开始,学校的德育格局就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孤立走向整体,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20193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个重要讲话,就是著名318。在这个讲话里面,他重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解决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有大学教师,有高中老师、初中老师,也有小学老师。之前中小学很少讲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德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原来是高校思政课的概念,就是从这开始,课程思政的概念在中小学中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所以就出现思政课课程思德育课德育学学科德等众多概念混用的情况。现在又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实际上,不同场合这些概念的使用都是有讲究的,不能简单套用。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并不能完全等同,它们是有联系和区别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与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二者主体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社会或社会群体;德育的主体是教育者,主要是教师。针对的对象也不完全一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以成人为主;德育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学校的受教育者,主要是未成年人。二者性质也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它是社会动员的重要手段;而德育主要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相对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而言的。侧重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而德育侧重品德教育,或者是道德教育。二者发挥的功能也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形成特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化解社会矛盾、引导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德育的功能主要就,即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当然,二者也有相似性,它们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是认知性教育,政治教育是方向性教育,道德教育是规范性教育,侧重点都不一样。当然,它们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比如,为什么要学习党史?学习党史让我们知道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碰到了多少风风雨雨、艰难曲折,最后成功了。这个学习过程是形成认知的过程,是认知性教育,即思想教育,最后认识到在中国只有共产党能救中国,那就是政治教育,是方向性教育。所以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思想教育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还有什么区别呢?从学科分类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二级学科,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一级学科。而德育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它属于教育学这个一级学科下的教育学原理里面的一个方向。二者的学科归属也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清楚,什么样的场合课程思合适,什么样的场合应该学科德
学科附:学科德育的现实境遇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一直是我们讨论的一个热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不少问题,比如总体上学科德育水平不高,口号喊得多,真正落实少,仅仅是在学科教学之外附加一点德育的内容,而没有形成无间融通,隐含在学科教学之中融和式德。这是学科德育所面临的现实境遇。
什么学科附?有几个表现:
一是德育任务外挂追加。德育本来不是各科老师的主要任务,但是现在他们在完成本学科教学之外,还要外挂一个德育的内容。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是本职工作,是应当做的事情,而完成附加的德育任务却全靠自觉。
二是德育内容不当联接。学科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方法上自然无痕,内容上有机衔接。一定程度上讲,这决定了学科德育的效果,甚至成败。例如在近几年公开发表的案例中就有一位高中物理老师力的三要 = ++作用时,直接将之赋予人生的成功学公式人生成 = ++切入。什么叫成功?一个人把儿女养大成才,买了房工作顺利,是不是成功?成功怎么衡量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成功学不是科学。这两者不能简单连接。
三是德育方法简单直接。有语文老师教语文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开场导课时就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学习邱少云叔叔严格遵守革命纪律,不怕牺牲的伟大精。一开始就这么说,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语文课首先是学习语文,不能一开始上成思想品德课、道德与法治课,一开头就导向德育,这个课到底是语文课,还是道德与法治课呢?
四是德育过程偏颇随意。这是一的把握,德育的渗透、引申、挖掘,要把握,弄不好、过度了,就适得其反了。比如有教师为小学生讲平均数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捐款的教学情——隔壁班的一位学生生病住院了,他家境困难,没有钱治病。同学们帮一帮他,献一献爱心,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献出来,为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出于对生病同学的关爱、同情,全班学生匿名捐献476元钱。接着,教师让学生计算平均每人捐献了多少元钱,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平均数的同时,懂得助人为乐,增强社会责任感。平均数出来后,有的同学捐的多,可能捐了一百块钱,但是也有的同学没钱,可能只捐了一块钱,他们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另外还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逻辑思维能力、耐心细致的习惯等,都属于德育,也有把原来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和现在学科核心素都等同于德育目标。它们有联系,但是不能简单地等同。
学科融学科附式德育的超越
怎么改学科附式德育的问题?我们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走学科融,完成学科附式德育的超越。
什么学科融?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德育任务源于学科教学目标。学科德育的主要任务要从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中去挖掘,而不是另外设置一个德育任务的内教学目标当中去。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都有关于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和德育的目标、内容是融通的。语文、历史学科中的历史文化传承,这既是学科教育的目标、内容,也是德育的任务和内容。从这个角度讲,学科教学任务和德育任务二者同根同源。
第二,德育内容与学科内容相融通。学科融型德育对于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内容,是缘于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而选取的,而不是先确定德育内容再去寻找合适的学科内容注入其中。内容上要完全融合在一起,学生听到的不是德育的内容,而是学科教学的内容,在接受学科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无形中感受到德育的熏陶 
第三,德育方法要隐身于学科教学活动。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在方法上要始终坚持间接性和潜隐性的原则。德育内涵是化为涓涓细流融入学科教学之河当中而融为一体的,学生在汲取学科知识之水的同时,也吸收了思想品德之华。习总书记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人都要吃盐,但盐怎么吃?盐不是直接拿来吃的,而是加在菜里面,烧在汤里面,吃菜、喝汤的时候就吃到了盐。这个比喻和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非常贴切。
第四,德育过程与学科教学过程相和合。整个过程要融会一体,要避免先讲学科教学内容,讲完了到最后再提升一下、拔高一下,这样的两个过程很明显是断裂的。消除这种在学科教学过程外加、插入德育内容,学科教学和德育相间断、相分离的状况,德育过程寓于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两者浑然一体、和合无痕。
上述四个特征,实质上就学科融型德育渗透的内在机制,同时也是中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达到无间融通、浑然一体,实现学科德育境界提升的学科教学路径。
学科融德育的支持条件
平时学科德育一般都是各科老师个体在做,但是这些内容容易受到教学进度、个人认识的影响,从而影响德育效果。所以,实学科融式的德育需要一些支持条件。
第一,从学科整合视角完善学科德育指导。学科教学是分科、分年段的,但是学生的品德成长没法分,是一个整体。所以,需要我们从学生品德构成的完整性、品德发展的规律性出发,以学生学段、年段为组织单元,统整各学科德育内容、德育要求,形成既打破学科界限又结合学科内容的学科德育渗透实施指南。《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就明确了德育工四个学段目法治意识和行为习为例:小学低年级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初中学段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高中学段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四个学段很明显从低到高层层递进、升华。所以在学科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是不是能以这些目标为参照,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各个学科中去,不要求小学生一开始就有非常强烈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只需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不一概而论,遵循品德发展的规律。
第二,提高学科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在知识分野、学科分化基础上形成的分科教育背景下,中小学学科教师的德育意识、德育能力普遍存先天不的问题,对学科德育任务理解、学科德育内涵挖掘、学科德育过程融合、学科德育方法选择存在困难。那么怎么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呢?
一是有意而不逃避。教书与育人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学科德育、课程思政要落实到所有学校教育,这个责任不能逃避,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是有据而不滥用。学科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德育内容要以正规渠道和主流媒体为信息依据,而不能随意传播道听途说、非主流媒体的负面信息。真假不明,没有验证过的东西不能出现在课堂教学之中。比如有两位老师在上《太平天国运动》时,设计了两个方案,一位老师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的多个视频片段,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的兴起、全盛、衰败及其原因。过程生动形象,讨论热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另一位老师运用洪秀全早年诗作拜上帝主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资政新篇》天京变民谣等史料,让学生探洪秀全的心路历太平天国价值追求的变,思近代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变?电视剧、电影是文学艺术作品,虽然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是也很难保证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三是有度而不随意。不要把一些涉及到的德育内容无限拔高、无限提升,本来没有硬是要挖掘出一个高层次的德育内容。比如有位老师讲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养花的活动及其乐趣,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去体会养花的喜和忧、笑和泪,从养花的辛苦中享受劳动的欢乐。但是这位老师进一步延伸,要让学生懂劳动光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文章中根本看不出这些内容,要尊重这篇课文本身讲了什么。还有一位数学老师讲《小数点的移动》,讲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后,补充了一则资料1967823日,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航。此刻,全苏联的电视都在现场直播飞船返航的情况。但当飞船返回大气层后,科马洛夫却发现降落伞怎么也打不开。播音员沉重地宣布:由于无法排除的故障,飞船将在两个小时后坠毁,我们将目睹民族英雄科马洛夫同志遇难。指挥中心把他的亲人们请到指挥台作最后的话别。但科马洛夫却说首长,属于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首先汇报这次飞行探险的情况,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科马洛夫从容镇定地汇报了整70分钟之后才与亲人们作最后的诀别。当他泣不成声的女儿接过话筒时,科马洛夫落泪了。他女儿,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和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是一场小数点引发的悲剧,同学们,记住它吧轰隆一声巨响,整个苏联一片寂静。我的课堂也陷入一片寂静,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不再多说一句话,但我相信这个由一个小数点引发的航天悲剧,任何时候都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这是对学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的一次带着泪花的洗礼。案例讲完,这位老师什么也没说,学生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如果再去引申,反而显得多余。
四是有机而不牵强。这里也有一个案例,一位物理老师讲到比热容的时候,金属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初温相同的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金属的温度升高的多,水的温度升高的少,放出相同的热量时,金属温度降低的多,水的温度降低的少。这位老师将之赋予人的心胸(谦逊与骄傲):心胸宽厚的人与心胸狭隘的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面对相同的外界变化时,心胸宽厚的人不起波澜,平静地面对人生的起伏;而心胸狭隘的人,得势则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失势则惶恐不安、一蹶不振。这样类比过于牵强,结论武断。
五是有序而不紊乱。要有次序,比如小学德育的四个学段,什么学段适合什么样的德育。
六是有情而不漠然。德育要带感情,我相信的东西我就理直气壮地讲,不要言不由衷,理不直、气不壮,那样的德育是没效果的,自己都不相信怎么去教学生,要让学生相信,首先自己要坚信不疑。
七是有行而不空谈。教师自己讲的话,在实践当中,一定要这样做到,让学生看到你说的和做的是一致的。
第三,建立跨学科教师共同体协同德育机制。建立跨学科的教师共同体,合作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研讨与实施,可以产生优势相现、弱点互补的协同效应。德育课程教师既可以在德育理论应用于学科教学上起到主导、引领作用,又可以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现状和品德养成需要梳理、伸展出德育触角。其他学科教师从德育课程教师提供的德育触角中寻找衔接点,双方达到有机融合。跨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可以避免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的各自为战、无序杂乱、内容零碎、简单生硬等问题。另外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准确、全面运用德育理论。因为学科教师对德育理先天不,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所以在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准确性,不能用错,不要用得稀里糊涂。
二是要切合实际解释德育内容。不要一味拔高,讲得过于宏大,是怎样就是怎样大道小道来讲,联系身边的事情来讲。比为什么要推崇为人民服这一问题,以前更多是讲在公有制条件下,每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为别人服务最终就是为自己服务。但是现在对中学生这样讲,他们能接受吗?接受不了。实际上为人民服务没那么复杂,第一从人我关系看,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的立足、生存、发展,都要在与别人交换劳动成果中满足成长发展的需要,交换的过程就是相互服务的过程;第二从权利义务关系看,每个人在享有权利的时候,就是在享受别人的服务,在履行义务的时候,就是在给别人提供服务;第三从服务方式多样化看一对是一种服务方式,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客观上就形成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的关系,由于服务对象没法确定,于是有了一个概人民,于是有了为人民服务。这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是不同层次的要求,不能简单把它们等同起来。
最后,要注意不同学科的德育侧重点。学科内容不一样,侧重点可以不一样。文科类课程很多本身就有很多德育内容,稍加引申、挖掘就可以。理科类课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文科类课程也有这个任务,但是理科类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问题恰恰是长期以来我们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不太注意科学精神的培养。曾经有个数学老师在数学试卷中出过一道题一条船上,载75头牛32头羊,请问这条船的船长是几岁这个测试最早是法国教育心理学家做的,结果80%以上的学生都说不知道1990年在我们国家有人做这个测试的时候,问题就比较突出了,有超90%以上的学生都回43。老师询问他43岁是怎么得出来的,学生说:这道题看着是没有答案的,但是老师出在试卷上的题目不可能没有答案,所以要么是加,要么减,加起107岁太老了,不可能当船长,只能减。不做,没有分数;做了,也许有分数。我们第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为什么强调主体性、多种思维能力、差异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那么改得到底有没有效果,这里有一个案例2017年底,四川南充顺庆区小学五年级的统考试卷里面有这样一道题,下面这道题是李奶奶给小林出的一道题,请你帮小林回答李奶奶:一艘船上,载26只绵羊10只山羊,请问这条船的船长是几岁学生们得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回18,为什么?因为未成年人无法开货船。有孩子回36岁,因为这个船长很自恋,所以把船上羊的数量变为自己的年龄还有的小林你以后要自己认真回答问题,不要问别”…这就是多样化,理科类课程一定要注意从小培养学科的科学精神,发挥这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时间关系,就和大家交流这些,讲得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德育天地    班主任之家    学科德育的境界提升

学科德育的境界提升

创建时间:2022-03-18 14:51
浏览量:0
德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