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20

师生冲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它的发生标志着教师教育的失败。因此,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与探究。

一、师生冲突的主要表现

中学师生冲突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学生表现出对老师的反感、爱理不理、不回答教师的问话。其次,发展到同老师顶嘴,甚至背后对老师恶作剧等。最后,直接同老师争吵、斗殴等等。

二、产生师生冲突的原因

任何行为都是由心理支配的。分析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就必然要分析矛盾的双方。

1、从学生方面看:

中学生系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他们的身体迅速发育成长,各种器官的功能日趋成熟。但是,心理上正处于危机重重的"心理断乳"时期。因此,心理的发展却跟不上生理的发育,从而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动荡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易变性,思维上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好怀疑、反抗、固执已见、走极端;易怄气、争吵、打架。往往理智驾驭不了感情,尤其反感教师那种絮絮叨叨的管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和对立。

事实上,学生的发展也存在着差异性,每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后进生。后进生的思想觉悟往往比较低,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他们不遵守纪律,经常违背道德准则。特别是逆反心理和称霸心理强的后进生,若教育不当,更易产生师生冲突。

2、从教师方面看:

(1)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没得到学生的信赖。教师设有威望是产生师生冲突的潜在原因。

经调查,学生喜欢慈祥、善良、诚实、公正、虚心、好学、博学多才的老师,而不喜欢粗暴、急性、爱发脾气、固执、不学无术的教师;可以说,一个德高望重、爱生如子、多才多艺的老师,总会得到学生的欢迎和称羡,学生们会把他作为自己的偶像和目标,对他恭恭敬敬,对他提出的要求总是主动接受,很难发生大的冲突。反之,一个道德品质差,不学无术的老师,学生们是绝不愿接受的,他们会把他看"扁",这种老师要想学生们听命于他,显然是一种难事,如果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欠妥,定会造成师生间的直接冲突。

(2)在教育教学中,方法简单粗暴是引起师生冲突的直接原因。

在教育过程中,有的老师始终摆着架子,把自己看成比学生高一等,客观上,这就是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加之,中学生本身就具有心理闭锁性,喜欢在同龄人中寻找知已,交流感情,而不愿同老师倾心交谈,师生间就很难沟通了,以致形成隔阂和对立的局面。

我们还发现,有的老师说:"我骂你(学生)、打你是为了你好!"事实上,老师打骂自己的学生,学生永远会记住,而家长打骂自己的子女,子女却不会记仇,原因就在于老师与学生没有亲子关系。目前的大教育当然不是棍棒教育,而要求我们变"师道"为"人道"。用打骂或体罚的方法来惩戒教育学生,只会得出师生冲突的结果。

三、师生冲突的防治

由于学生心理的发展水平是多层次的,反映客观世界的思想矛盾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对矛盾的性质和内容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1、做为人师表、德高望重、多才多艺的教育者。

"身正是范,学高为师。"教师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良好的行为无一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如果说教师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会丧失教育的权威性,也会给学生造成极其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1)做遵守党纪国法和学校制度的模范。

(2)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

(3)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要坚决不做。

(4)做"行动者",不做"指挥家"。

2、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且本身就有道德意义,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手段。"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桥梁。魏书生老师教育的成功就是在于他与学生们建立了一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他说:"人与人的关系,就象大山的回音,你对他喊:'我尊重你!'他的回音也是'我尊重你!'。"显然,在这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里,是绝不会发生师生冲突的。相反,在恶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形成冷漠、仇恨、鄙视、散漫等恶习,师生冲突就会随时发生。那么,该如何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教师在思想意识领域里,要摒弃等级观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我国,平等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要求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对学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尊严,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是从根本上杜绝师生冲突的前提。

第二、在语言上要平易近人,要克服和防止使用生硬的命令式的训斥性语言。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式,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说话的技巧。"子贡索马"的经验表明:一是要以平等的态度等待人;二是说话要得体,要看听话的对象。如果采取讽刺、挖苦、粗暴的方法去教育学生,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形成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冲突。

第三、在行为上,要克制自己,不发脾气,不打骂、欺侮和征罚学生,要热情、礼貌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3、重视学生心理特征,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艺术。

教育的问题,关键是方法问题。毛主席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要制止师生冲突的进一步发生,教师要有清醒的头脑,要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选择正确的方法方能达到目的。

(1)控制情绪法。教师遇到可恨可脑的调皮学生,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绝不可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要冷静思考,寻求好的教育方法。

(2)暂停法。当学生严重违纪时,教师制止后,还没找到好的教育方法时,或在教育过程中发现方法不当造成师生间轻微冲突时,不要草率作出决定,而暂时搁置一段时间进行"冷"处理后,再教育学生。

(3)教师道歉认错法。教师在制止违纪学生或教育学生时,由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采取了不当手段或教育方法时,要及时向学生承认错误或道歉,并请学生督促老师改正错误。

4、正确运用"严",做到"宽"、"严"相济。

有的教师认为:"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越严越好"。甚至对学生违纪或不完成作业,就施行严格的惩罚。久而久之,学生当然就会同老师发生冲突。"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是必要的,但"严"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在教育中要把握好"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爱"要先行。要以"爱"攻其心,才能以"严"见其行,教师要首先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才能实施"严"。

(2)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要脱离实际,是由浅入深通过努力能达到的。

(3)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切切实实地执行,遇么问题要善于疏导。

(4)要坚决杜绝惩罚行为。

总之,德育工作是教育的首要工作,学校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者,应当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师生冲突就会消失。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校园生活    主题活动    中学师生冲突的产生根源与防治

中学师生冲突的产生根源与防治

创建时间:2019-04-30 16:55
浏览量:0
学校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