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陆家高级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09——2013年)
昆山陆家高级中学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更加适应教育的发展,适应昆山经济的发展,满足昆山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把昆山陆家高级中学办成社会认可、家长满意的理想的学校,特制订了《昆山陆家高级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09—2013)》。
第一部分 学校现状
昆山市陆家中学创办于1944年。2000年被确认为省重点高中,2004年成功转评为三星级普通高中。
学校坐落于吴淞江畔,占地193.1亩,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4.3万平方米。南校区为高中部,北校区为初中部。高中部一河贯通,两桥比肩,水清木华,风景怡人。教学区“博雅”“仁忠”楼宇相连,宽敞明亮;运动区场地器材相配,开阔灵动;生活区公寓餐厅相对,错落有致。
学校现有高中教学班30个,在校生1499人。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已形成了一支师德崇高、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队伍,在120名高中专任教师中,中高级教师81人,职称达标率67.5%。本科及以上学历119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9.2%。
学校一贯秉承“博雅”校训,以“求真创新”为校风,教师为人师表、务实勤奋,学生创新发展、健康成长,形成了“敬业爱生”的教风和“砺志好学”的学风。“提升初中,突破高中,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和“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办学理念,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同。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达标家长学校、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苏州市十佳青年文明号、苏州市工会活动先进集体、昆山市文明单位、昆山市德育示范学校、昆山市平安校园。
第二部分 发展目标与措施
一、总体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内部管理、教学质量、三风建设、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等水准。力争到2013年将昆山市唯一一所乡镇普通高中办成一所学校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教师敬业爱生、学生文明勤奋、校园文化深厚、教学设施齐备的四星级普通高中。
二、各项工作的具体目标及措施
1.班子队伍建设工程
目标:建设一支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人本管理。
措施: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考察、进修等途径,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改革趋势,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二是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明确的办学思路。领导班子要树立先进办学理念,进一步改革学校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探索办学模式改革,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建立校长全面负责,副校长分工负责,党总支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的管理体制,建立更加高效运转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实行年级管理为主线的管理模式。四是建立科学的选任用人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认真落实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五是加强对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防范力度,确保人身安全和校园平安。
2.学校文化建设工程
目标:继承学校优良传统,进一步弘扬和培育具有陆中特色的学校文化,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拓宽办学思路,使学校的办学宗旨成为每个教师自觉的价值追求,加强“三风”建设,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措施:一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构建特色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努力创设课堂的人文气息,创造具有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气息的课堂文化,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涵养气质。二是利用本校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立志成才。建成校史陈列室,充分利用校史资源对全体学生开展优良传统教育和树立信心教育,引导学生立志成才;办好宣传橱窗、校刊、广播站,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开辟文化长廊,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以高雅的环境陶冶学生情操。三是创建特色班级,开辟个性天地。鼓励创新,营建班级文化,各班自主制定班规,确定班级活动主题,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对学生品德形成、个性发展的影响、导向和激励作用。四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搭建个性发展舞台。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结合传统纪念日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办运动会和读书节,为学生提供创新与实践的舞台。
3.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优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科研型教师队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在职研究生以上学历达15%。70%以上的教师能承担相关学科的选修课教学,90%的教师具备利用互联网获取资料、参加教研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及电子备课能力。大量培养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实现高中部苏州市级学术学科带头人2人,苏州教坛新苗2人,昆山市级学术学科带头人10人,教学能手30人的目标。
措施: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制度,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评估,作为教师评先评优和晋升评聘的依据。同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二是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制定《陆家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着眼长远,面向未来,明确培养目标,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开启名师工程。制定《陆家中学名师工程方案》和《陆家中学名师考核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发挥竞争激励机制的作用,调动教师自我发展、创造佳绩的积极性。四是实施“青蓝工程”,加快教师成长。发挥本校名师的引领作用,继续开展导师制,使中老年教师承担起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开展外聘专家讲座和经验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发现自我优势,发挥自我特长,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五是加强校本培训。充分挖掘本校教育资源,探索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教师培训途径,开展新课程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发展。开展课题研究,营造科研氛围,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激发青年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紧迫感。六是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及争当名师活动。通过开展业务水平考试、优质课评比、教研成果评奖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自我发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尽快培养一批江苏省、苏州市及昆山市级的骨干教师和学术学科带头人。七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修订《陆家中学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细则》,构建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多元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立德树人工程
目标: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发挥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逐步形成管理顺畅、队伍精良、方法创新、途径广泛、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局面,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培养学生“晓自律、明礼仪、有诚信、懂感恩、知荣辱、勤学习、常健体”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措施:一是以德育处为核心,年级组、团委、学生会、班主任、教师为主要力量,争取家长、社区合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德育网络。二是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班主任队伍,使班主任全部接受各级轮训,进一步落实副班主任制度,建立和完善德育导师制,探索班主任层级制管理。三是继续实施学生文明自律教育行动计划,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坚持利用读报、纪念日、主题班会等途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四是开展以“养成教育、自信教育、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特色德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继续开展“文明之星”评选活动,开展“文明寝室”创建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整洁、文明的家园;继续对新生开展军训,落实国防教育,培养意志品质。五是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德育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学科德育评价”和“年级组德育工作评估”等三项评价机制,继续加强班级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晋级的主要依据。六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学习的指导,完善心理咨询室,注重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和心理疏导,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使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七是强化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实行一对一帮教措施,探索学困生教育、管理和转化工作的新途径。八是提高班会课质量。学校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开展班会课评比、观摩、汇报等活动。九是开展德育科研,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将德育教研纳入学校教科研整体工作之中,申报德育研究课题,争取出1-2项课题成果。十是全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开展“文明陆中、平安陆中、和谐陆中”建设活动。
5.新课程改革工程
目标:高考成绩逐年提高,一本和二本上线率不断攀升,学科竞赛成绩逐年提高。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形成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措施:一是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程理论、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并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课改和高考改革发展趋势,调整学科教学目标,总结经验,探索实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完善《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完善《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细则》,使教学评价更趋科学化、规范化。三是鼓励各学科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教学开放活动,展示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四是加强对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中青年教师要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和学习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发挥“网络教研”的作用,为教师创设交流沟通平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五是关注学生差异,编辑出版我校的配套教辅资料,完善校本课程。六是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建立和逐步完善校内教育督导机制,加大每周行政听课力度。七是及时总结、推广课程改革经验,完善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
6.课题引领教研工程
目标:做好苏州市十一五课题的结题和十二五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实施“教研兴校”战略,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力争课题研究参与率达到100%,形成个个搞教研、人人有课题的良好教科研氛围;做到每年教师发表、获奖论文比例不少于30%,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定期出版《陆中教育》和《时光》杂志。逐步实现教学辅导资料校本化。建立网络教科研系统,教师参与率达到100%。
措施:一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依托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形成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校本培训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量化计分,与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挂钩,制订《教科研成果评奖办法》,开展教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二是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学科组为单位,确定课题,开展研究。三是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逐步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四是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要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展开探讨,培育学术气氛。五是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按照既定的科研步骤和程序开展研究,做好资料收集和阶段性总结,最终形成成果。
7.学生个性发展工程
目标: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创造条件。
措施:一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个性发展拓展空间。课堂教学是学生个性发展的第一空间,课堂教学必须着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爱护、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体现素质教育理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二是开发校本课程,激发自主探索兴趣,满足学生发展愿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三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四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学会体验、完善人生”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教育。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舞台。学校创造条件,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举办美术、音乐、体育特长班,成立“学生广播站”“学生小乐团”等,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8.体育、艺术和卫生教育工程
目标:实施阳光工程和体育合格制度,使我校的体育工作达到教学规范化、训练科学化、设施现代化、管理制度化的标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成绩,使我校成为全市体育强校。开设音乐、美术特长班,营造艺术教育氛围。增强医疗卫生意识,积极开展卫生保健活动。
措施:一是成立体育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修订、完善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等规章制度。每学年召开2—3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会议,研究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二是全面实施阳光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锻炼和比赛活动,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广泛开展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比赛,坚持两课三操,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三是坚持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一次球类运动会,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提高竞赛水平。四是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扩建“篮球队”和“田径队”,进行有计划的科学训练,提高竞技水平,使我校男子篮球队、高中田径队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水平。五是举办美术、音乐特长班,组建学生乐队、合唱团、舞蹈队。六是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增强学生预防常见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意识,使学生个人卫生行为形成率达90%以上,健康知晓率达95%以上。
9.设施设备建设工程
目标:学校设施设备高起点建设、高效能地投入使用,不断优化学校硬件资源配置,完善数字化校园系统,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信息网络,逐步凸显硬件设施设备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突出地位。整合学校多媒体、电教和图书信息资源,全面实现网络互动化、教学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目标。
措施: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尽快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二是不断完善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建设,增加馆藏和提高图书流转量。三是建设好理化生实验室和探究实验室,开足开齐开好实验课程,不断提高师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四是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快速沟通和传递,倡导教师无纸化办公。
10.校园环境建设工程
目标:经过五年时间的校园绿化、美化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情趣的花园式学校,争创省级绿色学校。
措施:依据校园园林景观规划蓝图,分三个阶段实施环境建设工程。一是初步推进阶段,进一步完善校园园林绿化种植工程,设计校园宣传标语及宣传栏,设计沿河景观带。二是补充完善阶段,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建设相关制度,建立校园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建设文化艺术长廊,宣传陆中历史、特色、精神和文化,完成教学区内走廊墙面名言警句设计安装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园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方案,开展班级认领绿地活动。三是全面完成阶段,集中精力布置体育场,认真总结校园环境建设经验,巩固建设成果,不断丰富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完善校园环境管理制度,使校园环境建设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形成校园环境建设长效机制。
11.学校管理提升工程
目标:推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损耗。
措施:一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全面修订陆中有关管理制度,使之更加适应我校发展。二是调整和完善后勤结构,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后勤管理社会化。三是完善固定资产统计工作制度,规范物品采购及财务报销制度。四是开动脑筋,创造条件,多方面筹措办学经费,做到开源节流,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福利待遇。
第三部分 保障监督机制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靠性、可操作性,办公室草拟,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经专家论证,教代会通过,最终形成共识,为此设立以下条款: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起到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规划领导小组要定期开会,解决重大问题,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积极寻求政府、上级教育部门、社会和家长的外部支持。
二、机制保障
加大学校五年规划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使全体教职工了解规划,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发展力,增强执行实施规划的权威性、自觉性。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围绕此规划高效开展。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方面的职能,促进校务公开。
三、物质保障
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科学合理的编制每年预算。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固定资产,提高资产使用率。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用于师资培训、继续教育、设施配置、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对外交流等。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创造最大效益。
展翅鲲鹏风正举,博雅陆高恰逢时。面临新一轮的竞争,面对新一轮的机遇,我们倍感时间紧迫,任重道远。让我们突出队伍建设,突出教育管理,突出教学质量,突出创新发展,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为办一流教育、育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为昆山陆家高级中学的声誉地位而努力奋斗!